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莲花岛风景及看点
阳澄湖莲花岛农家乐蟹宴
国庆阳澄湖一日游
自驾观光吃大闸蟹召集
阳澄湖大闸蟹套餐价格
阳澄湖旅游集散中心
莲花岛游玩记之怡园
苏州阳澄湖度假区品蟹游
阳澄湖公园--农民公园
阳澄湖莲花岛向日葵开放
阳澄湖的历史遗迹
阳澄湖生态度假区地理位置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螃蟹“爬”上互联网
蟹之斋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
阳澄湖品蟹吃农家乐
阳澄湖大闸蟹商务礼盒
阳澄湖大闸蟹至尊型精美礼盒12只装
市场价:1800
折扣价:1500
阳澄湖大闸蟹豪华型精美礼盒12只装
市场价:1130
折扣价:930
阳澄湖大闸蟹贵宾型精美礼盒12只装
市场价:750
折扣价:650
 
联系人: 周先生
电  话: 13862584052
咨询QQ: 点击给我发消息
地 址: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莲花村
莲花岛农家乐
阳澄湖阳澄湖大闸蟹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网
小陆莲花蟹园农家乐
朱家蟹园农家乐
苏州蟹之斋蟹业养殖场
 
 

阳澄湖度假区区域原属于沺泾,沺泾地处苏州市中心的阳澄湖中,它由两个小岛——沺泾主岛(现美人腿)和莲花岛所组成。岛体似人腿形自东北向西南伸入湖中,天然地把阳澄湖分成东、中、西三个湖面。沺泾,三面环水、空气新鲜、视野宽阔、气候宜人。1962年秋,时任沺泾公社党委书记的潘震所作的《阳澄湖上》一诗中较为确切地表述了沺泾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它的绰约风姿:“昆山西去虎丘东,百里阳澄气势雄。双渚分开三片水,群帆划破满湖风。漫天浓雾棉花熟,飞波涌日舞游龙。”过去,沺泾穷乡辟镇,鲜为人知。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外人才有所耳闻。究其历史渊源,沺泾地区自有人类活动至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自阳澄湖形成至今亦历850余年。在其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清澄的阳澄湖水所蕴育的丰富方物资源,古代曾呈现的诸多人文景观、人民在旧社会里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及他们代代相传而又不断丰富的醇朴的水乡风情,虽不能与名城巨镇并论,但也有它独特的古风神韵。
当初的沺泾,如今的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在诸多方面还是一块处女地。正如《孟子·梁惠王》一书中所说:“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璞韵几许,尚待开琢。



泽国变迁
·湮没了的沼泽地上的古村落

马路嘴一带的古村落
沺泾地区周围是太湖平原上古文化遗址分布密集区。在阳澄湖形成之前,境域内自北至南皆为沼泽洼地。《吴县大事记》载:“约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今唯亭草鞋山一带有原始居民进行稻谷种植、纺织物生产等农作活动。”沺泾的阳澄湖南岸距草鞋山仅650米,当有原始居民在此活动。
草鞋山遗址
在阳澄湖湖底曾发现三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古河道、砖砌马路和宅基等古村落遗址。《元和唯亭志》载:“蓍泽嘴(即今沺泾百溇村马路嘴),俗呼为庙基,平坦方如大宅废址,四周有沟,若有墙垣而去之者。右有深潭,存水尺余,大亩许,形方若池,巨石长丈余陷潭中,土人取为阜安桥面石。因思此湖向时民居必稠,故有阶甃遗址在焉。”又载:“马路嘴至赤岸(沺泾西洋、小溇一带)数里间,井以千数。”相传此处有一条长达数里的古马路。百溇村的自然村“马路嘴”即因此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马路嘴高姓村民等4人先后在湖滩边挖得井砖和四耳瓶罐。
由此可见,它是沺泾这一带沼泽洼地上的古村落密集区。也足以证明,在阳澄湖形成之前,沺泾境域内的古居民村落己有了相当的规模。在阳澄湖形成过程中被湮没了。
·阳澄湖与泾岛
阳澄湖与沺泾岛犹如大自然的一对孪生儿女,同时出于世。
沺泾岛与阳澄湖同出于世
阳澄湖 在这块沼泽洼地上,沺泾先民经历了约5100多年后,地貌才有了变动。宋《吴郡志》载:“昆山虽经江海,自古无潮汐。北宋绍兴年间(1130—1162)中期,始有潮至县郭。至是潮忽大至,遂过夷亭(今唯亭)”,由是造成入海河道淤塞,河水宣泄不畅,低洼地区大面积积水而成湖沼,最后沼泽地上的湖沼、河流又连为一体,汇流成湖泊;而独有两条东北—西南的半岛依然挺伸在湖泊之中。后人称此湖泊为“阳澄湖”,两条半岛名为“沺泾”。阳澄湖,原名阳城湖。民间相传,远古后羿射日时,有一块被射中的太平阳石溅落在此,人们将后来建于此处的墟落称为阳城。宋时阳城沉没,沦为湖泊,故称阳城湖。历史上还有杨城湖、扬城湖、洋澄湖等称谓;直至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地图上才均称阳澄湖。
泾岛沺泾,古称澱(淀)泾。阳城沉没时,湖床受力而沉淀,湖中方
现出两条半岛,古人据此成因而名之为淀泾。“沺”字最早出在东晋文学家郭璞的《江赋》中,有“溟漭渺沔、汗汗沺沺”之句。“沺”,唐代学者李善在其《文选注》中解释为“皆广大无际之貌”。淀泾岛体狭长,三面环水,居地瞻观,水势盛
大无际,故后人又改其名为沺泾。沺泾,得名于明末,建镇于清初。
在吴县有二个镇的镇名颇为特别,一是沺泾,二是甪直;因甪直是江南名镇,故“甪”字向被各类字典所收入,其解释只有用在江苏的甪直和浙江的甪里堰这两个地名上;而“沺”字则因其地处偏僻,鲜为人知而仅在《康熙字典》与《词海》中才能找到。可见,当时题此名者心非一般文人,究属何人所题,尚待考证。
附:隶属简述
据文字记载,这片沼泽洼地约在公元前11世纪方有确切的所属行政机关。商代古公亶[音胆]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奔江南,建立勾吴;时属勾吴领土。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越、楚、秦等国的领地。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后,此土始属吴县。后历汉、晋、南北朝、隋、唐各代,虽吴县多次改名而隶属未变。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划入长洲县治;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4),属长洲县吴宫、益地、依仁3乡分治;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分属长洲县的益地乡、依仁乡和元和县的吴宫乡管辖;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公元1912)始置沺泾乡。先后属沺泾乡、湘城市,沺潀区、湘城区,唯亭区、湘城区,湘城乡,阳城区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隶属未变;1950年3月分为沺泾、阳澄、消泾3乡。1956年3月沺泾、阳澄两乡合并为沺泾乡,1957年3月消泾并入沺泾乡,隶属吴县。1992年11月改名为阳澄湖乡,1994年改建为阳澄湖镇。1995年7月隶属吴县市。2001年2月,吴县市撤销,阳澄湖镇隶属于苏州市相城区。2004年8月,湘城镇并入阳澄湖镇,原阳澄湖镇改称沺泾管理区,隶属不变。

古韵觅迹


·寺院
皇罗禅院 在沺泾堰浜村杨家浜。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创自西域僧人德胜,时名积善庵。庵成后,置义田以养僧众。后元兵内侵,土地荒夷,众僧散去,庵废。
明神宗三十八年(公元1610),寺僧心光重修积善庵。心光圆寂后,尧峰开山师湛川之徒醒泉以重振积善庵为已任,极力募资修葺,使廊庑焕然一新,像貌钟鼓端严。醒泉率徒持戒修行,复置义田,四处讲经,使四方人士无不肃心瞻礼。庵再度兴盛。
皇罗禅院
明崇祯末年(公元1644),里人施嘉猷等再次捐资修缮,增置义田,并改名王路庵。其名之由来于明朝末年有一朱姓的藩王自苏州逃难,官船经过今洋沟溇村的北河港,后来人们就将此港改名为官泾港,附近的村庄称官泾村,港南的积善庵也因此而改名为王路庵。后又取其谐音称皇罗庵。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村里人施锡朋又复加修葺。之后历经180多年,寺院几经兴废。至民国8年(公元1919)村里人施兆麟重修并呈请吴县知事吴其昌颁发布告。民国20年(公元1931)住持圆明法师又募资整修。后因多年战乱,田地荒芜,房屋倒塌,僧众散去,庵废。
解放初寺院仅剩局部,村里用以开办民校。1954年村建礼堂,所剩庙屋被悉数拆除,皇罗庵成为废墟。1995年,枫桥人戈金男(法名隆学法师)募款200多万元,在苏州市佛教协会和阳澄湖镇政府的支持下,在原处重建寺院,并更名为皇罗禅院。隆学法师圆寂后,由净慧法师(湖南人,俗名秦孝方)主持庙事。禅院内有妙法桥、放生池、东西联通长廊、天皇殿、观音殿、西方三圣殿、往生堂、功德塔、伽蓝亭、座关室、念佛堂、用斋厅以及众僧、香客宿舍。殿内供奉如来、弥陀、观音、地藏王、善财、龙女、关帝等众多神像。1995年后,四季进香瞻奉者、随缘捐资者、行善放生者不断;每在诸佛圣诞之日或遇俗家佛事,寺院内香烟缭绕,钟鼓齐呜,众僧念佛诵经,香客络绎不绝。千年古刹,再现盛景。
附记:寺中原有:明崇祯十七年立,徐汧撰文的《积善庵义田记》碑;清光绪十七年立的《放生官河》碑;民国4年立,吴其昌撰文的《积善庵布告并修庙报名记》碑。
白祠庙 在百溇村,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是为祀唐白居易而建,时称宛在堂。300余年后,村里人高迁捐资重建。之后又有清李蔼堂修建。时有庙屋前后二进10间,东西厢房各2间,南面沿港有照水墙。堂前有一古柏,粗如斗口。后殿正中供白祠真人(尊神)塑像,两边有皂棣各五尊。后又供田公、田婆塑像,因庙在村西,故又称西土地堂。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四月曾立《立庙封文》碑,碑现仍在,上有“加封十级”等字样,但绝大部分文字已不能辨认。庙于1961年拆毁。20世纪90年代后期,民间集资在原址东北建平房3间,中供土地爷及诸神塑像。每月初一、月半进香者众多,春季还举办庙会。
附记:此庙始建时名为宛在堂。有明崇祯丙子年(公元1636)立,明陈姓文人撰文的《宛在堂记》碑。
阜安寺 在沺泾街阜安桥南堍东侧,建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原有庙屋二进12间,其中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为85.6平方米。寺中供奉忠孝王周蓉(民间称周太太)、如来、观音、关帝、火神等塑像。解放初此寺大部分已毁,仅余部分,1959年后为沺泾日夜商店。1984年后改作居民住宅,现此处仅留废旧空房。
:清同治年间李霭堂曾在寺内为其部下张应选、王安国立“炳节双忠”碑,并捐资修缮。张应选、王安国,官衔千总,两人均于同治二年(公元1863)四月二十九日在阳澄湖中与太平军作战时战死。
圆通庵 在小溇村大溇,始建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时占地10余亩,有庙房30余间。庵内主供杨戬神像,民间称其为杨太太,又称此庵为洋三太庙。庵中每年农历六月廿六杨太太生日,举行庙会,时间3天。庙会上有舞狮子、打莲厢、挑花担、摇荡湖船、唱戏、宣卷等活动;观瞻者众多,且涉及地域很广。
圆通庵(杨山太庙)
圆通庵历300多年,几经兴废。至民国21年(公元1932)农历三月十六,被国民党军队纵火焚烧,佛像和大部分庙屋被毁,圆通庵名存实亡。民国32年,由村里人许田良等筹资,在原处重建,至翌年底完工,此庙一度再兴。
解放后,1953年破除迷信,僧众还俗,寺庵荒废。1956年因建公房,庙房被拆除。20世纪80年代初始,有人在庙基废墟上典祀神灵,1985年始恢复庙会活动。1999年由民间自发筹资重建圆通庵前殿3间、东屋2间。2000年5月,又筹资建后殿3间及东西围墙50 多米。筹资者除少数是当地人外,多为上海、苏州、昆山、常熟等地人士。至今庙景初步形成:前殿正中塑有杨戬座像,东首为观音塑像,殿后正中神龛内供奉韦陀塑像。每年农历六月廿六的庙会活动较前更盛,每次参加庙会的有二三千人。
附记:此庵原有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立的护庙文碑。
位于南消泾港两岸的双庙
双庙 在南消泾港东岸、车渡村内的天灯庵,与座落于港西岸、南消村内的普照庵合称“双庙”。时为境内的一大景观,附近的村落也因此而名为“双庙”,旧时在清代、民国出版的地图上都有此地名。
天灯庵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历百年后,仅存败壁颓檐。明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当地善士苏之台买下庵旁空地修楼阁,建廊庑,重振百年古刹弘风。庵中供祀三世观音、十殿阎王。之后,400余年中,多废圯,也多有里人善士修葺。至解放前夕,庵中仅存前后大殿10间及东西厢房4间,庵前有一古柏,高而粗大,树顶已平,历年已久;时有3个和尚,靠香烛钱和10余亩庵田生活。1954年破除迷信时,和尚离去,庙房、古柏后亦被毁。
普照庵建于清代,庵中供奉观音塑像。解放初,庵内有前后二殿6间,东西2间厢房。时有尼姑2人,1951年离庵还俗,1954年庙屋被拆毁。
:天灯庵内原有明成历辛卯年立,陈姓文人撰文的《天灯庵重修记》碑。
·古宅
泾镇三大宅 过去,沺泾镇上有三大古宅:名为“庆号”、“泰号”、“恒号”。
庆号 位于沺泾老街南端,占地约14亩,有房廊近百间。大门面对沺泾港,有长廊入宅。宅内有园堂、大厅、花园、南向正房、东西厢房、小楼等,为沺泾第一大宅。民国期间,此宅先后为高悟刚、其侄高东彦家宅。民国18年(公元1920),
庆号大宅(根据民间回忆想象画)
吴县教育局租用此宅办国立沺泾初级小学。民国30年被日军占用驻军。解放后,经改造为沺泾中心小学,现为阳澄湖中学所在地。几经变迁,原房已被全部拆除。
泰号 位于沺泾老街中段,宅第三进,有房廊20多间,铁皮锚钉大门,时人称之为“钉鞋钉墙门”。进门见厅,厅前有天井,左侧有长弄通内宅。厅堂、屋室均用雕花门窗,颇为精致。民国期间为高纽志家宅。后被下代卖去多间,现仅留有断壁残墙。
恒号 位于阜安桥桥浜内,宅第三进,有房廊14间。从外至内有4扇库门,每进有天井隔开,四间全部打开,站在最后一进庭前可直望到东溇港面。民国期间为高云泉家宅,后因后辈迁往外地而陆续卖给他人。几经改造,现已面目全非。
旗杆场古宅 在新泾村南栅头,为清雍正年间的吏部文选司高玉驹的宅第。宅前有旗杆石4块,是高玉驹为官时悬扯进士文元匾额所用。高宅在清末前已废,废圯原因不详,后人称此处为“旗杆场”,此名流传至今。
施氏古宅 在洋沟溇施家斗村,为清初名流施守基家宅,时宅第周围约有基地25亩。他另在杨家浜建有一书屋,清代诗选家沈德潜曾在此开课授教,并有题额“古处是敦”,施守基子锡朋亦在此读书。施宅及其书室在清道光年间废圯。
陈氏古宅 在洋沟溇村沺满溇,为清乾隆年间的四川新明县县令陈景韩的家宅。其宅结构不详,只知其屋脊上有装饰物“鸱兽吻”。后子孙几经翻建,到民国中期旧宅拆除,易地重建。
·古庄(亭)园
承天庄遗址
承天庄 清水村堰西的西湖滩。据《元和唯亭志》所说,它是由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1037)三月,在平江地区各地,增征官田后所造的官庄。以“庄”为名,必有亭、池、台、榭,是供人游览、观赏的场所。但详情已无从查考。
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在此仍可见到承天庄的遗址。因其在阳澄湖岸边,它的两旁已为风涛吞啮,而承天庄独向西突出数十丈,水浅时可见有大小石块倾圯湖边。当时有人用米与当地村民交换石头,带回家去叠假山、做宅基。民国《吴县志》所附的地图上有“承天庄”这一地名,但因其淹落甚早,今问及清水村老人均不知有此名。
申明亭 原在西洋村中舍的兴顺庵内,建于何年不详,时有戴顾质《申明亭记》,惜在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立兴顺庵《福佑堂记》碑时,其文已不能详辨。
野趣轩 在南消村采宝庙内。时庙有内屋3间,布置雅致,凭栏眺望,颇得田野风趣,时有文人潘志俊为之题“野趣轩”。此轩在20世纪50年代随庙拆毁。
存心亭 在北前村原张家栅东首,时有村民龚品泉捐资,为方便行人歇足纳凉而建。后因遭不顾公益者的损坏,于民国4年,龚氏再次捐资修建,并报吴县知事出布告立禁。约历5年后,存心亭倒塌,再无重建。
·古桥
现存的阜安桥
阜安桥 在沺泾老街中段,建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相传是镇上高姓人捐资而建,为镇内现存的古石桥之一。桥横跨沺泾港的支流——东溇港,为南北向,沺泾镇以此分为南街与北街。原在南桥堍东西两侧有石狮子一对,桥墩西有竖石两块,上刻桥联:“北望虞山,南眺虎阜”。清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曾重修,解放后亦修过3次。石狮子在1956年被移至沺泾小乡政府门口,后被用作填沺泾粮库码头。两块竖石亦被移作他用,不知去向。
现存的西洋石桥
西洋石桥 位于西洋村南港口。据传为村里人朱莹卿负责筹资而建;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上曾修复几次,部分原貌已改。此桥亦为镇内现存的古石挢之一。
附记:西洋村原有6座古石桥:里港桥、西洋桥、横港桥、同寺溇桥、庙横泾桥、连塘桥,以此连通村内各自然村和莲花村。其中,横港桥(古称通济桥)据传在清咸丰年间,浙江总兵李霭堂回乡时,因不能过官船而被用炮轰毁。其余4座因年久失修,或塌毁或改建为水泥桥。
新泾桥 是镇内唯一知其建造时间的古木桥。此桥在新泾村,架于新泾港上,由村里人发起,众人捐助,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解放后,改建成水泥桥。
附记:此桥原有立于清道光十一年的《造桥记》碑。
·古墓、出土文物
野货坟 又称吴家坟,在张港村蒋阳溇。1952年挖毁,2000年4月在坟处取土时挖出明代釉陶罐2件。
张家坟 在清水村溇里,占地5亩。20世纪80年代挖毁,时挖出玉器、珍珠、烟枪等物。
施家坟 在洋沟溇村东官泾,1957年开挖,挖出古铜镜、玉器等物。传说此墓为明代国丈施生裔之墓。究属明代哪个皇帝的国丈,无从查考。
后大坟 在张港村朱家舍西河滩,占地10亩。墓区建筑物已毁,坟头已平,墓葬未动。民间传说为吴国太之墓。
里古墓群 在新泾村东溇里,现阳澄湖公园处。2003年3月31日,在建造阳澄湖公园挖土时,发现有一明清古墓群。墓群分为二层,上层为清墓,下层为明墓。在明墓中挖出玉佩1只、仿宋铜镜2块、陶土香炉1只、佛珠30粒;在清墓中挖出官帽金质顶子1颗。因此墓在镇东、东溇港自东向西之转角处,故民间称“坟场角”,后讹传为“文昌阁”。
此外,较有考古价值的出土文物还有:
鹿头颅 1986年5月,兴修水利时在强芜村地下2米处挖出。据考古学者考证,此为新石器时代之梅花鹿遗赅,距今约有6000年。
石斧 1983年2月13日,南消村在开壬旺圩中心港时,从地下4—5米处挖出。据考古学者考证为距今2000多年的古居民遗物。


莲花岛农家乐 苏州农家乐 苏州旅游 阳澄湖农家乐 阳澄湖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 莲花岛
大闸蟹营养 大闸蟹烹饪方法 如何清蒸大闸蟹 大闸蟹存放 如何烧大闸蟹 蒸大闸蟹时间 农家乐
阳澄湖大闸蟹做法 阳澄湖大闸蟹图片 阳澄湖大闸蟹介绍 阳澄湖吃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怎么吃
阳澄湖大闸蟹的做法 阳澄湖大闸蟹吃法 阳澄湖大闸蟹特点 阳澄湖的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多少钱 去阳澄湖吃大闸蟹 巴城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养殖 阳澄湖大闸蟹券 阳澄湖大闸蟹网 阳澄湖大闸蟹报价 阳澄湖大闸蟹协会 阳澄湖大闸蟹官网 阳澄湖大闸蟹价位
阳澄湖大闸蟹销售点 阳澄湖大闸蟹市场 阳澄湖大闸蟹视频 阳澄湖大闸蟹批发 求购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 鉴别 阳澄湖 清水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零售 上海大闸蟹 太湖大闸蟹 清蒸大闸蟹做法 如何挑选大闸蟹 大闸蟹的价格 大闸蟹要煮多久
首 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中心 | 资质证明 | 实拍图片 | 加盟批发 | 阳澄农家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网 制作维护 苏州蟹之斋阳澄湖大闸蟹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862584052 联系电话:18934585052 周先生
专卖店地址:苏州相城区阳澄湖湖港路西湾3号  苏ICP备09002861号 您是本站第 44111 位访客